重金屬解決方案
一、重金屬的危害
鉛、鎘、汞、砷等重金屬,由于工業活動的發展,引起在人類周圍環境中的富集,通過大氣、水、食品等進入人體,在人體某些器官內積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體健康。如鎘可在人體的肝、腎等器官組織中蓄積,造成各器官組織的損傷。又如1953年至1961年,發生在日本的水俁病事件,無機汞在海水中轉化成甲基汞,被魚類、貝類攝入累積,經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當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二、重金屬的檢測技術
通常認可的重金屬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色法、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熒光法(AF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法(ICP)、X熒光光譜(XRF)、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ICP-MS)。
(一)原子吸收光譜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該法已成為對無機化合物進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
原子吸收分析過程如下:1、將樣品制成溶液(空白);2、制備一系列已知濃度的分析元素的校正溶液(標樣);3、依次測出空白及標樣的相應值;4、依據上述相應值繪出校正曲線;5、測出未知樣品的相應值;6、依據校正曲線及未知樣品的相應值得出樣品的濃度值。
(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
其檢測原理是:重金屬與顯色劑—通常為有機化合物,可于重金屬發生絡合反應,生成有色分子團,溶液顏色深淺與濃度成正比。在特定波長下,比色檢測。
(三)原子熒光法(AFS)
原子熒光光譜法是通過測量待測元素的原子蒸氣在特定頻率輻射能激以下所產生的熒光發射強度,以此來測定待測元素含量的方法。
(四)X射線熒光光譜法(XRF)
X射線熒光光譜法是利用樣品對x射線的吸收隨樣品中的成分及其多少變化而變化來定性或定量測定樣品中成分的一種方法。它具有分析迅速、樣品前處理簡單、可分析元素范圍廣、譜線簡單,光譜干擾少,試樣形態多樣性及測定時的非破壞性等特點。
三、蒙脫石重金屬含量控制
由于各種分析方法的測試原理,檢出靈敏性等的不同,以及對蒙脫石的前處理方式的不同,同一樣品使用不同分析方法時所檢出的含量存在一定差異。
本公司可對蒙脫石產品進行深度定制,滿足客戶在不同測試方法下對重金屬含量的要求。
水分解決方案
蒙脫石具有吸濕性,能吸附8-15倍于自己體積的水量。吸水后能膨脹,膨脹倍數是自身原體積的30余倍。
蒙脫石為2:1層狀硅酸鹽。其中的Al3+和Si4+ 可被Mg2+、Ca2+或Fe2+置換,可交換的陽離子骨架有剩余負電荷,加上蒙脫石晶層間結合力較弱,可吸附陽離子和極性水分子,根據陽離子種類及相對濕度,層間能吸附一層或兩層水分子。另外,在蒙脫石晶胞表面也吸附了一定量的水分子。因此,晶層間的這種晶格沿a軸、b軸方向延伸,順 c軸方向重疊,c軸長度不固定。王鴻禧(1980)指出,無水時c0為0.96nm,隨著層間吸附不同的水化陽離子,產生不同的c軸長度。在充分水化環境中,層間距可增大,單個蒙脫石晶胞含兩個H2O分子時,c軸長1.24nm;含4個H2O時,c軸長1.54nm;水化程度較高階段,c軸長達1.84-2.14nm。故蒙脫石吸水后體積可增大10-30倍,鈉基蒙脫石比鈣基蒙脫石吸水性強。由此可見,引起蒙脫石膨脹的動力是交換性陽離子和晶層底面的水化能。
蒙脫石的吸水作用有一定限度,所吸的水分子層(即水化膜)達到一定厚度并分布均勻時,吸水量達到平衡,若此平衡被破壞即失水后,吸水膨脹性能又得以恢復。
蒙脫石的濕脹和干縮(包括少量結構水的逸出)在一定條件下是可逆的。但到層間水完全失掉后再吸水就比較困難。在高溫干燥后,則完全失去重新水化的能力。鈣基蒙脫石失去水化能力的溫度是300-390℃,鈉基蒙脫石失去水化能力的溫度是390―490℃。
蒙脫石的水分測試方法為取約1g混合均勻的樣品,置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稱瓶中,精密稱定;然后放入105℃烘箱或干燥器進行干燥,時間不小于2小時。干燥至恒重放冷至室溫,然后稱定重量。從減失的重量和取樣量計算供試品的水分。
本公司可根據客戶要求,定制不同水分要求的蒙脫石產品,并采用專業防潮防濕包裝,保證產品水分穩定。
顏色解決方案
蒙脫石原礦由于晶格結構中鐵離子、鈣離子、錳離子、鈉離子等的含量變化而呈現類白色、淺灰白色、淺粉白色、磚紅色、淺綠色、深紫色等各種顏色,呈現蠟狀光澤和皂狀斷口,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懸浮性、膠體分散性、黏結性和離子交換性等。
由于各地礦床形成條件不同,以及礦層的逐級改變和雙八面體層間金屬離子(主要為Na+、Ca2+、Fe3+、Mn2+)的分布變化,蒙脫石的外觀顏色也會發生改變。顏色穩定也是產品穩定性的重要保證。
本公司精選全國各地優質礦源,在原礦初選環節就嚴格把關,檢測蒙脫石含量和離子交換能力等指標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因此本公司的蒙脫石顏色與含量、品位之間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為廣大客戶定制提供不同顏色的蒙脫石產品,以滿足客戶需求。